第547章 先苦一苦百姓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起点笔趣网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547章 先苦一苦百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47章 先苦一苦百姓

  第547章先苦一苦百姓

  “会说中国话的站起来。”

  安南。

  俘虏营。

  明军士兵们的警戒下,几名文武官吏,手里拿着名册,向俘虏们大声的喊道。

  几千名俘虏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不敢出头,更有不少的俘虏不知道明人在说什么。

  “会说中国话的站起来。”

  文官再一次的大声喊道。

  他没有向俘虏们解释,会说中国话,接下来会面对什么,导致许多人并不敢承认。

  “小……小的会说中国话。”

  终于。

  有名俘虏站了起来,犹豫的回复道。

  如此娴熟的中国话,文武官吏们笑了起来,“你是华族吗?”

  “是的。”

  问清楚了他的名字,找到了他的名册,“你还是位武官。”

  那人听到后低下头。

  未知让他恐惧。

  与明军的交战中,被俘虏了好几万人,当明军收复了整个安南的时候,所有安南士兵都被单独关押了起来。

  除了主动投降的军队,哪怕是后来整编的安南军,也是一样的待遇。

  “还有没有。”

  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

  刚才他们的笑容,让许多人选择了承认自己的身份。

  “每个人到那边的桌前排队,在表格上登记。”

  根据他们的指引。

  几百名华族俘虏排着队。

  “你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祖籍在哪里,认得多少字,可以写下来吗?”

  十几名吏员询问道。

  有的华族士兵会说中国话,但是认得字不多,还有因为口音,已经听不出来是哪里。

  “我祖籍福建,唐朝时期,先祖来到了此地,所以我口音重,我没有骗人。”

  一名俘虏着急的解释。

  见到如此的场景,还有不少的俘虏从人群里站了起来,最后三千多人的俘虏营,走出来了一千多人。

  通过交谈和写字,辨别他们有没有伪装。

  “我作证,他的确是华族。”

  最先那名俘虏武官说道。

  那名吏员犹豫了一番,最后写了通过两个字。

  族谱。

  每一个华人都有的族谱。

  与后世不一样,家族环境生存的华族,族谱是最大的证明。

  俘虏营之外。

  大明不光运输来了无数的物资和粮食,还有大量的吏员,结合当地的华族官吏和乡绅,进行着统计。

  安南改为交趾行省。

  从州府开始,逐级往下进行统计,每个华族都可以申请大明户籍,获得了大明户籍,将会享受与大明一样的政治待遇。

  数个月来,是朱棣在交趾进行的最大一项的工程。

  二十余万大军和四十万民夫。

  调回了十万大军,以及二十万民夫,在当地仍然留下十余万大军,以及二十万民夫。

  每天消耗的物资达到了天文数字。

  交趾行省并无法承担这笔开销,所有的花费,高达八成由大明本土提供。

  “要尽快恢复安南的生产。”

  兵部司务杨荣当机立断的说道。

  大明虽然国力发展很快,可也经不起如此的消耗,太过惊人了,他在北平呆过数年,深知大明的底蕴。

  前安南东都城升龙府,改名为交州府。

  王宫成为了朱棣的居所和办公场地。

  “老大来信,里面很不满啊。”

  朱棣笑呵呵的说道。

  以前的计划是两制,最快的稳定安南,也能让大明减轻供应,但是朱棣不想如此。

  他要把安南彻底收复。

  以人为本。

  安南的华族也是中国人,那么就不能劫掠,经历了黎氏父子的乱政,先军政治。

  几百万人口的安南,整编出了数十万的军队和民夫,可谓是穷兵黩武,国家经济破产。

  早已伤了元气,自身都无法维持,大明想要通过安南获得物资,根本不可能。

  真想要物资,那就要行劫掠。

  通过劫掠搜刮安南的物资,以供应大明的军队,而这无法行得通,因为安南是中国。

  历史上,张辅收复了安南后,很快带领大军撤回了大明,只留下了部分的士兵。

  只过了三个月,安南就开始了叛乱。

  虽然被大明打败,可是抵抗势力连绵不断,贯穿永乐朝,最后让大明放弃了直接管理安南,变回了藩国的模式。

  张辅和朱能张了张口,最后放弃了说话,他们不知道回去后,皇太孙殿下如何看待他们呢。

  太子玩的一手,可谓是把皇太孙殿下放在火炉上烤,原来的计划全部推倒了。

  朱家祖孙三人自己的矛盾,他们外人还是不要插嘴的好。

  “民心最重要。”

  朱棣知道儿子在担心什么。

  无非是安南的经济已经破产,国内矛盾越演越深,安南百姓放弃黎氏父子,除了大明的原因,更有内部的不满。

  如今大明直接收复安南,那么这个矛盾就嫁接到了大明身上。

  “几百万口的交趾,我大明养得起。”

  朱棣笑道:“用我大明的物资,供养交趾,恢复交趾的生产秩序,尽快做到交趾百姓安居乐业。百姓生活好了,与内地一样,自然也就归心。”

  杨荣呆呆的看着朱棣。

  朱棣虽然是皇太孙殿下的生父,可两父子的理念截然不同啊。

  从交趾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两父子做事区别。

  太子有深厚的家天下作风。

  而皇太孙殿下更喜欢引导大明百姓,形成大明百姓自发的风气。

  计划之外的。

  大量原本应该用来内地经济循环的物资和财力,用来补给到了交趾百姓身上。

  如果力度没有控制恰当,岂不是杨广。

  未来很重要,可当下同样重要。

  只盯着未来看,却忽略了当下,同样是得不偿失的,反而成为了弊政。

  “皇太孙殿下对于大明内部的经济发展布置,应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如果在交趾耗费太多,恐怕会破坏皇太孙殿下的布局。”

  杨荣谨慎的提醒道。

  “再也没有什么比开疆扩土,收复故地重要了,关乎民族的生存空间。”

  朱棣咬着词说道。

  国内能有什么麻烦,用上一两年的时间,让交趾与大明融为一体,才是最大的功绩。

  朱棣并不要认为国内会有麻烦。

  朱棣亲自坐镇交趾。

  三司各司其职。

  尚书黄福负责整个交趾的治理,监管布政司和按察司。

  最初演州府先叛乱。

  当地的流寇放火劫狱,杀死县官,不久后,七源州的流寇也开始依山结寨自固。

  地方交趾都督佥事带领本部围剿,谁也没有想到竟然战败战死,由张辅亲率大军平叛,一个月平息了战事。

  流寇虽然被消灭,可地方不但没有安宁下来,反而越演越烈。

  因为交趾的流民遍地。

  乡绅们趁机土地兼并,只几年的时间,他们的土地扩张了数倍,超过了数百年之和。

  随着安南和大明的战争,加剧了矛盾的演化。

  黄福马不停蹄,各地组织官府重建,恢复当地生产秩序,极力保障百姓们的耕种。

  几个月的时间,脸色憔悴不已。

  “交趾地方上被破坏的太严重,贫富差距太大,乡绅占据了太多的耕地。”

  黄福回到了交州府,见到朱棣立马开始抱怨。

  “这对大明是不利的。”

  “交趾乡绅的实力太强,不利于国家的管理,而百姓们的民怨,矛头最终又会对向我们大明。”

  听到黄福的话,朱棣才皱起眉头来。

  突然间。

  他有些明白了儿子担忧在那里。

  交趾虽小,五脏俱全。

  想要破坏容易,但想要建设却难,小小的交趾,民间的矛盾相当于明后期。

  交趾的各方情况,很快送到了京城,京城的朱高炽,看完了朱棣的书信,以及各官员的奏疏,眉头紧皱。

  朱高炽想到了一种最高效的解决方法。

  可以学后金在东北杀光穷户和富户,学清朝在全国杀光一半以上的人口,压下了所有的矛盾,还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和财富。

  朱高炽摇了摇头。

  可惜大明做不到。

  因为大明在交趾是治理者。

  当下的交趾并不是外国,国内百姓大多与国内同宗。

  清朝的统治阶级可以毫无顾忌的出卖国土,签订无数的条约,因为本来就不是他们的,卖起来自然没有压力。

  相反。

  获得了洋人们的喜爱,对方还能帮忙清朝统治阶级稳定中国,何乐而不为呢,他们有清楚的认知。

  就如康熙朝,他们知道国外的发展,可是又怎么样呢。

  他们选择禁锢科技和禁锢思想。

  因为他们是落后文明的征服者,作为征服者,反而要向中华文明妥协治理。

  因此防范远大于治理。

  朱高炽忍不住感叹,这就是自己为什么不愿意直接把交趾统一的原因,先缓一缓,让大明国内积蓄出更多的积累。

  治理比征服要难多了。

  连伟人都感叹过,当问题集中到了一起,事情也就不好办了。

  现在只是民怨而已,过几年的交趾,就是乡绅造反。

  所有的矛盾,交趾上下归咎到了大明,引发了一致对抗大明,因为他们头上是大明,矛头自然对向最大的。

  “计划总是不如变化。”

  朱高炽忍不住笑了起来,向大臣们感叹道。

  见到皇太孙的笑脸。

  阁员们深以为然。

  多么完善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意外,让人头疼不已。

  朱棣瞒过了自己,没有施行两制,而是直接施行郡县制,就是对自己的意外。

  “事已至此,总不能半途而废。”

  “集中资源和组织人手,由粮票银行提供贷款资金,工部提供机器,中华重工体系参与。”

  “全力以赴稳定交趾地方生产,扩大耕地面积,由交趾布政司分发给当地军户,各厂到交趾招收工人。”

  朱高炽提出了一揽子的计划。

  在不动交趾乡绅们的利益下,开垦出更多的田亩,分给军户们,稳定军队,然后通过工厂招人,吸收无地之民。

  大明还有许多的穷人,还有佃户的存在,结果竟然优先照顾交趾的百姓。

  朱高炽忍不住摇头。

  这要是放在后世,得被人们骂死。

  “明年尽快恢复政策。”朱高炽无奈的说道。

  矛盾永远是有的,一家人都会有矛盾。

  有了矛盾不怕,一个个来处理,但是不能任由矛盾积累。

  “交趾的事情,由黄福来做,我信任他。”

  朱高炽最后说道。

  黄福能力强,关键是品德好。

  后世的越南,华族已经是少数人口,对于明朝和安南的战争,自然以批判为主。

  所有的官员中,唯独黄福获得好评。

  因为黄福私德是真不错,的确是一心为民,获得了交趾百姓们的服气。

  可服气归服气,不能当饭吃。

  正如中国历史上不可计数的流民造反,他们也会善待好官。

  今天下午六点的更新提前发出来。求月票,感谢亲爱的书友们,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dbqw.com。起点笔趣网手机版:https://m.qdbq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