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蛋疼的皇太极(第二更)_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起点笔趣网 >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 第158章 蛋疼的皇太极(第二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8章 蛋疼的皇太极(第二更)

  现在是十二月,正是隆冬腊月。

  可偏偏袁崇焕就从冬天开始修城了。

  这其实也是被逼无奈。

  他七月才到辽东,七月辽东又出现哗变,他以雷霆手段控制了哗变,随后开始整顿辽东一系列的军务。

  等整顿好军务,真要开始动手的时候,也已经进入十一月了。

  十一月的辽东,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时节。

  按照后世的温度计的标准,现在大凌河一带,应该有个零下七八度,温度还可能继续降,晚上甚至零下十几度。

  为什么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袁崇焕还要修建大凌河城呢?

  因为它实在太重要了啊!

  萨尔浒之战后,大明溃败,战略全线退缩,只剩下辽西走廊一带,也就是山海关到锦州这狭长的一带。

  偏偏这一带,是关外入关的必经之地。

  于是双方在此后的十几年展开了你争我夺的拉锯战。

  自孙承宗提出了关锦宁防线后,天启年间,袁崇焕的宁远之战,将努尔哈赤打死,大明再一次将战线推到了锦州一带。

  这也让大明朝堂上的某些人看到了希望。

  于是层层推进的战略收到了认可。

  而大凌河城呢?

  它在哪里?

  为什么在这场双方角逐的游戏里如此重要?

  因为它在距离此时大明最前线的锦州城只有四十里的地方,它是锦州的卫星城。

  为什么锦州很重要,非要大冬天的修城呢?

  就是为了在这里建立战略缓冲地点,不要将所有的军事压力全部放在宁远城和山海关。

  而且大明现在的战略本身就是一步步推进,崇祯也没有给袁崇焕设置什么复辽的任务,让他安心在前线稳扎稳打即可。

  大冬天修城,建奴来攻打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也减少了军事压力。

  更何况,现在明军许多都有了大棉衣,粮食也比较充足。

  原本还在为喀喇沁部闹心的皇太极一听说丫的袁崇焕居然又开始在大凌河修城了,立刻更加坐不住了,连忙派大贝勒代善领兵三万去大凌河,千万不能让袁崇焕在那里修城。

  一旦大凌河城修建起来了,和锦州城相互呼应,就很难打了。

  建奴出兵三万的消息立刻传到了京师,朝堂上下震动。

  这下谁都来了精神头呢?

  言官!

  就是那帮御史和给事中。

  什么?

  建奴居然大兵三万压进,袁崇焕你是干什么吃的,你怎么能让建奴出兵呢!

  陛下,袁崇焕失职!失职啊!

  仅仅一天,御史们的奏疏就像山一样了。

  辽东的战局牵动起了每一个人的神经,因为它离京师太特么近了。

  京师的权贵老爷们总有一种被害妄想症,一旦打起仗来,就总觉得建奴要攻破山海关直逼京师了。

  眼下这局面,崇祯什么态度?

  没有任何态度!

  皇帝的随便一个小态度,就会被人无限放大化,然后搅动风云。

  所以没有态度,就是最稳的态度。

  修个大凌河城就把你们激动成这个样子,那朕现在还在蒙古草原上修建北庭府呢,怎么没见你们出来喊两声?

  皇帝没态度,不代表大臣们没态度啊。

  虽然刚刚成立了军委会,以后军国大事统一由军委会来统一调配,可大明的大臣们还不习惯啊,他们还保留着以前的那套习惯。

  战争来了,赶紧开始想办法,开始在后方瞎特么扯淡。

  仅仅三天时间,崇祯就收到了三十几个官员关于辽东战局的“高见”。

  看这些“高见”,有一种只要让他们上战场,几天之内就能让皇太极滚过来叫爸爸的错觉。

  十二月二十五日,崇祯召开了他的第一次军委会会议。

  内阁首辅兼辽东督师兼军委元帅的孙承宗,兵部尚书阎鸣泰,监察院御司使李邦华,英国公张维贤参加了这一次的军委会。

  大家得出了一个结论:该干嘛干嘛去。

  意思就是啥也不干,让袁崇焕自己去处理,后方粮草给足就可以。

  事实上,皇太极出兵三万气势汹汹杀来,根本不可能是要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眼下是冬天,大规模作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而且皇太极是紧急调兵,没有做后方的系统性准备,就更不可能是大规模作战了。

  他们的目的无非就是阻止袁崇焕修城。

  而袁崇焕为了走今天这一步,在半年前就开始部署。

  眼下山海关有三万守军,宁远城有三万守军,锦州城也有五万守军,其中两万被分派出大凌河,又调动了五万民夫铸城。

  不仅如此,辽东粮食非常充足。

  更稳定的是,每座城市,都有火炮25门!

  不仅如此,工部还在日夜加紧赶制。

  将会有源源不断的火炮运输到辽东。

  为了更加激励辽东士气,崇祯干脆立刻就让军委会将给辽东将士加军饷的提议提报了上来,他大笔一挥:准!

  于是一道圣旨到了辽东,每人每月的军饷从两加到2两!

  于是辽东全军欢呼。

  为了让袁崇焕修建大凌河城更加稳妥,崇祯又书信一封袁崇焕:建议爱卿将修建大凌河城的民夫薪酬翻一倍,爱卿且不必担心朝廷军饷。

  袁崇焕看到这样的圣谕后,你说他感不感动?

  正常薪酬下,大凌河城可能需要三个月,如果加了一倍薪酬,可能就只需要一个月半月了,就是这么个逻辑。

  这还没完,让皇太极更加蛋疼的是,杨嗣昌也开始修城了,在宣府北边五百里的地方。

  这丫的现在杨嗣昌和马祥麟手里已经募兵三万,在顺义王卜失兔的帮助下,动用了不少人力,并且土默特部、内喀尔喀部、鄂尔多斯部,都派人前去镇场子。

  这立刻引起了盛京方面的恐惧。

  皇太极敏锐地察觉到了明朝那狗皇帝的想法的:战略包抄!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dbqw.com。起点笔趣网手机版:https://m.qdbqw.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